绿色低碳 – 环境中国 //m.kimasshi.com 国内垂直环境科技资讯网站 Sat, 29 Mar 2025 07:06:51 +0000 zh-Han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8 //m.kimasshi.com/wp-content/uploads/2021/06/cropped-浏览器图标(环)-32x32.jpg 绿色低碳 – 环境中国 //m.kimasshi.com 32 32 从节水看绿色生产力(今日谈) //m.kimasshi.com/10198.html //m.kimasshi.com/10198.html#respond Sat, 29 Mar 2025 06:59:37 +0000 //m.kimasshi.com/?p=10198 《人民日报》(2025年03月28日 第 01 版)

           在用水总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北京实现了经济总量翻番。2014年到2024年,北京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从16.35立方米降至8.45立方米。每一立方米水就能创造约1183元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领先,意义不可小觑。

这是科技创新的撬动作用。改进生产设备、推广节水工艺,重点高耗水企业全部建成节水型企业,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持续保持95%以上;依托物联网实现对管道智慧检测,有效降低水资源浪费……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水,发展“含绿量”稳步提升。

这是循环利用的有力支撑。再生水在工业冷却、市政杂用、生态补水上广泛使用,成为破解超大城市“水瓶颈”的金钥匙。不论节水节电,还是节油节气,关键在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收集、加工、处理、使用,都要建立标准、形成闭环、提升效益。

把绿色低碳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坚持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定能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体系,让绿色生产力成为未来竞争力。

]]>
//m.kimasshi.com/10198.html/feed 0
金观平:科学有序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m.kimasshi.com/2684.html //m.kimasshi.com/2684.html#respond Wed, 30 Mar 2022 00:17:19 +0000 //m.kimasshi.com/?p=2684 新时期煤炭在国家能源格局中应如何定位?实现“双碳”目标和煤炭利用能否协调推进?近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作专题座谈会提出,要深刻认识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统筹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这篇大文章,科学有序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做好这篇大文章,必须正确认识减碳与用煤的关系。

一些地方把“减碳”等同于“去煤”,短期过快过猛关停煤电机组,个别富煤地区甚至提出尽快实现全城无煤。这种做法是把长期目标短期化、全局目标局部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也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在中央的再三强调下,煤炭的兜底保障作用引起广泛重视。与此同时,又出现另一种声音,认为随着煤价飞涨、供应趋紧,煤炭行业有望重回黄金十年,再迎高光时刻。

这种说法同样有失偏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充分认识到煤炭行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要同时实现煤炭兜底保障和减碳目标,意味着煤炭行业不可能重复以前的发展模式,不可能重回简单挖煤卖煤、发电卖电的老路,而应闯出一条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新路,实现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

为此,须厘清几点认识:其一,煤炭是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压舱石”,同时加快煤炭减量也是大方向。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在外部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情况下,能源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煤炭自给率高,现实国情意味着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为此,实现“双碳”目标应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同时,《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也表明,我国将继续加快煤炭减量步伐,“十四五”时期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严格控制新增煤电项目。

其二,不应简单地把煤与高污染直接画等号,通过洁净技术,黑色的煤也可以变“绿”。煤是高碳能源,过去国内煤炭利用模式较为粗放,因此当前产业升级仍有较大空间。升级改造煤炭生产利用技术,可大幅提升煤炭利用率、降低碳排放。

其三,可再生能源和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不是简单替代关系,而应协同互补。目前,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规模均居世界首位,但其共同特点是具有波动性、间歇性,需其他相对稳定的电源与之配套,否则将对电网安全造成冲击。因此,在逐步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现代能源体系过程中,煤电在发挥基础保障作用的同时,应向调节性电源转型,与可再生能源形成互补。

应该看到,在协同推进能源供给安全和低碳转型中,煤炭有了新定位,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为此,应推动煤炭清洁高效生产和洗选,抓好电力等主要用煤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大力加强散煤治理,加强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完善财税金融等支持政策,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迈上新台阶。

]]>
//m.kimasshi.com/2684.html/feed 0